1. 首页
  2. 英语知识

英语教学:分析高中英语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摘要: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 文章对高中英语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探求优化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有效对策, 以期帮助教师解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重塑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效率, 为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生态课堂; 课堂环境;
   

  Dilemma in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rom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新颖的教育理念推动着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许多英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运用新的教学方式, 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非生态的教学环境使当今高中英语课堂存在一定的生态失衡现象。由于受到应试的压力和束缚, 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存在形式单一、教学枯燥等弊端, 令高中的英语课堂缺失和谐,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调动,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借助生态学的方法及原理来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现今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生态主体地位失衡、生态链条僵化、生态环境不协调、生态环节不匹配等困境。本文由此提出了优化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建议和对策, 旨在促进生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生态学简述

  

  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源于西方。早在1932年, 美国教育学者Waller就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 (ecology of classroom) 的概念。他将课堂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强调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课堂内部的构成要素、特点、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促使课堂回归和谐自然的状态。而“教育生态学” (ecology of education) 则是1976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Cre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教育生态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应用生态学相关原理, 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之中加以审视, 来研究教育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从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关系, 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 探索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学者们开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 对教育生态学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课堂生态属于其中的微观研究。近年来, 学者和教师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出现了内容具体化、范围细致化、学科专门化等特点, 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对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各有侧重, 为本文提供了灵感和切入点。

  

  二、当今高中英语课堂的生态失衡现状及其原因解析

  

  1. 生态主体地位失衡, 出现花盆效应

  

  生态位 (Niche) 指的是在一个群落中, 每个物种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 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陶丽红指出, 生态位有其特定的功能,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活力[2].学生在课堂中应该是最基本、最活跃的个体。但在高中英语课堂中, 教师总是整个教学活动和所有教学环节的主体和中心, 学生在课堂上不加选择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师生受制于考试和升学压力,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总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单独或集体回答”, 学生成了课堂的客人, 在课堂上表现出从众和退缩, 缺乏独立思维和主动参与的意愿。因此, 师生的生态位长期不平衡。另一方面, 学生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往往容易导致“花盆效应”.由于花盆是一个人为创造的半自然生态环境, 它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在花盆内, 作物的生态阈值会下降, 生态幅变窄, 生态位下降。它们一旦离开这种环境, 就会失去生存能力。机械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依赖, 只能做到应对考试, 而非活学活用, 违背了生态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初衷。陈爱金指出, 师生长期的角色错位使课堂变得程式化, 扼杀了师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破坏了课堂的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3].

  

  2. 生态链条僵化, 群体动力不足

  

  群体动力是指群体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包括同等地位人的依附关系和权威关系。在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一种共生态, 对整个系统和环境的健康影响深远。我们期望英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2], 但现实的教师角色却不尽人意。高中的师生关系时常处于一种单向交流的状态, 课堂上教师习惯于扮演控制者的角色, 不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学生与学生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竞争关系。如果这种竞争关系得到正面引导, 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良性的竞争能促进学习资源的流动, 带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但是这种关系一旦演变成非理智的竞争, 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甚至班级的健康发展。这种消极的生生关系阻碍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抑制了人格的健全发展, 使课堂的生态失衡, 教学的生态效益低下。

  

  3. 生态环境不协调, 违背最适度原则

  

  教学生态的个体和群体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内, 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下限。课堂中的群体和个体生态有其承受能力和耐受度, “过”和“不及”都是有害的。课堂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 并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的、社会的以及心理因素的总和[3].而教学内容、作业量、多媒体设备等都属于英语课堂中的生态因子, 能对课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师生双方应不断探索这些因子的最适度状态, 为教与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离不开教材。但有的教师将听力、口语的部分直接忽略, 导致课堂内容总围绕着讲课文、讲语法、讲练习、讲试卷进行, 导致教师授课的内容单一, 课堂活动乏味。此外, 虽然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在大部分校园中得到普及, 但在高中校园内仍存在使用率低, 甚至被忽视的现象。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粉笔、黑板。在某些学校, Power Point课件是学校统一发放的, 教师不经修改和调整就直接使用。还有些教师认为制作课件耗时耗力、使用多媒体设备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导致多媒体的使用质量和对课堂的辅助作用参差不齐。

  

  4. 生态环节不匹配, 无视多样性原则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应该是多样的。《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维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但现实的高中英语课堂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之下, 教育目标逐渐变得单一和狭隘, 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全依靠外部驱动。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要求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而学校大多采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作为评价手段,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的功能只为了选拔和甄别, 评价的内容忽略了实践和情感, 评价的方式只有考试。教与学之间的失衡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文化、自我认知等素质的培养。教师只看到卷面上的分数, 看不到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内心世界。“重结果、轻过程”这种以偏概全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阻碍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高中英语课堂生态的策略

  

  针对目前高中英语课堂存在的教学生态困境, 笔者在此提出以下优化高中英语课堂生态的有效对策。

  

  1.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上建立师生教学共同体, 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并不代表完全放弃教师的主导性。教师仍然是教学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将“以学定教”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亲其师而信其道, 课余时间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 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他们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但这一过程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而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尊重差异,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信任他们、赏识他们。“体面而尊严、规范而自由、严肃而温馨”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是教育者始终追求的境界。

  

  2. 丰富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正面的教育生态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是生态课堂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5].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生态课堂遵循的是“少教多学”的原则,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因此, 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无法满足其要求的。教师可以从多途径获取与教材话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资源, 如英美剧集片段、脱口秀视频、热门流行歌曲、TED演讲、国外报纸杂志等等;灵活使用教材,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多方面、多渠道给予学生信息刺激;结合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明确生态化的教学目标, 设计多样的教学环节, 安排分级学习任务,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力求做到既能契合现行的考试模式,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 随着课程的深入和推进, 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介绍英美国家历史文化的内容,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高效益、轻负担”.

  

  3. 注重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 实现和谐互动

  

  生态课堂提倡在情境中教学。学习外语光靠“教师讲、学生学”的形式是不可行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提高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实际, 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和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形成主动探究、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 英语教师在生态课堂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 既是教学的设计者, 也是课堂的引导者, 更是生生之间的协调者。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同伴间的有效合作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健康的同伴关系, 还能对学生个体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产生积极作用。因此, 在课堂上设计互动性教学任务和合作式探究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促进良性竞争, 增强群体动力。对话式的课堂氛围以及“组内成员相互信赖、组间成员有序竞争”的格局凸显了生态位, 丰富了教学模式。

  

  4. 转变单一评价体系, 探索生态化评价方式

  

  评价是促进师生发展的手段, 而不是最终目的。生态化的评价方式将摒弃传统单一的终结性教学评价, 采用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它遵循多元化和激励性原则, 从学生的发展潜能出发, 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情感能力以及学习后取得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教师可制定科学的激励性评价制度, 跟踪学生听课、笔记、作业的情况, 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标准化测试则作为唤醒和激励的手段, 客观传达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程度。周红莉对此提出了几种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 对学生的听说能力采用行为表现法;使用成长档案记录袋, 收集学生的作业、课外学习材料、个人反思和计划, 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手段[2].这种评价方式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平衡, 实现了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评价, 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交叉学科的新兴话题, 外语教学生态化不仅符合外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更是未来外语课堂教育的必然趋势。以教育生态学的原理指导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有助于促进课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其理论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更有赖于学者、专家、教师和学生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周红莉。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陈爱金。课堂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建构[J].太原大学教学学院学报, 2007 (3) .

  [4]范春林, 董奇。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和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8) .

  [5]董晓燕。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课堂生态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5.

本文来自网络整理,不代表David英语学习网站立场,如若侵权,请联系博主!

本文标题:英语教学:分析高中英语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联系我们

1872150894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692003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