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英语知识

英语教学:影响英语学习者口语学习的原因及其教学启发

  1、理论框架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就像电脑一样,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学习像口语这样复杂的技能,被看作是从被控制到自动处理的过程。起初,有意识的注意被应用到一个过程单个阶段的学习中,通过重复激活,将这个过程注入一个可管理的“程序”中。把它与现有的知识整合,这一阶段涉及一些使用者的语言系统的重组,然后随时可供使用。使用者只需要用最小的注意控制。这个阶段被称作自主性。[1]

  也就是说认知理论下的语言学习经历了从有意识的注意到程序化即语言系统重构再到自动化、自主化的过程。社会文化理论将学习置身于社会文化语境之中。根据这种观点,所有的学习,包括第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通过社会和文化活动的“中介”作用而完成的。要达到一项技能的自主性,学习者首先要经历“他人调控”。它一般采取的形式是协助操练,即教师与学习者通过互动提供一个支架,学习者在这期间可以发展他们现有的能力。

  通过这种活动,新的知识与其一起建立起来,直到学习者有能力吸收它,到了这一步就可以逐步拆除支架。因此,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学习需经历从他人调控到吸收再到自主运用的过程。综合两个理论的观点,笔者认为语言学习首先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其次是他人调控和自我调控,接着是新旧知识的融合重组直至吸收,最后达到语言运用自主化。

  2、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原因

  (1)知识匮乏。这里的知识包括语言外知识和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主要是跨文化知识。说话者跨文化知识的缺失,往往会间接导致交际失败,尤其是在商务谈判中。比较而言,语言知识即词汇、语法和语音对口语交际起到更直接的影响作用。总之,语言知识是口语交际的基础,语言外知识是一种潜在的辅助,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保障口语交际的效果。

  (2)情感因素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着名语言学家 Krashen 提出了“五大假说”,其中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它会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从而阻碍或加速二语的习得。现实中许多拥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学生反馈在面对面英语交流时,由于莫名紧张和过度焦虑或不自信,频频出现磕磕绊绊甚至哑口无言的状况。可见,实际交流中情感(焦虑、态度、动机、自信心等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变化对口语交际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说话者做到临危不乱、灵活多变、谈吐得体、有的放矢。

  (3)交际技能的欠缺。口语的互动性和实时性要求讲话者具有交替转换话轮和应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讲话者需会灵活使用交际策略。所谓交际策略,Seclinker(1972)认为它是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时,为弥补语言能力不足而采用的语言或非语言的策略。[2]

  因为英语毕竟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是外语,他们大部分习得的都是中介语,所以适当的交际策略的使用,会使讲话者克服因目的语知识匮乏和情感因素而导致的交流障碍,更好地确保交际过程的通畅。虽然交际策略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双方交谈的通畅,但或许偶尔只是制造了一种说话者口语流利的假象,一旦说话者过渡依赖交际策略来达到交流目的,久而久之,会导致石化现象。但与此同时这种策略也是交际能力的体现,适度的使用会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3、口语教学启发

  (1)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语言和语言外知识。因为多数高校无法给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直接面对面与外教全英对话交流的条件,所以教师多采用录音语料来完成口语教学。

  但多数录音语料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语料,因此并不能较理想化地提升学生在真实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这是一个从标准的书面语向自然口语的过渡,更有利于学生适应。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提供自然口语语料,如美剧、真人秀等片段。提供语言外知识语料在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初感不同社会文化中不同语体的使用特点及掌握一些跨文化交际策略。可采用多模态视听说法,进行跨文化知识对比教学,培养学生注意差异的意识。至于语言知识方面,教师主要从词汇、语法和语音角度切入。词汇教学应多培养学生提炼语块的意识和能力。语法方面不用刻意灌输苛刻的语法规则,只需引导学生留意核心语法。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建议口语学习者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研究语法上,这样会拖长思维过程,影响流利性。

  至于英语语音,目前英语语音教学不再强烈提倡“完美发音原则”或“近乎完美发音原则”,主张“可理解性发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重音和语调的感知力,因为重音和语调的切分与意义的传达密切相关。

  (2)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干预、调控,给予学生支持和反馈,使学生逐渐学会自我调控直至吸收。这是一个培养学生从协作式心理间活动转向自主心理内活动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相互协作,其间教师给予及时修正或补充总结。这与传统的课堂不同,教师不再是一味灌输语言知识或一个人在课上自编自演,而是做一名语言顾问,及时提供学生想要的语言表达。此外参与的每个学生都在合作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都会因注意差异和相互协助而学会自我调整,逐渐吸收并内化所学。因此成功的口语教学既需要一位有能力的教师又需要学生们主动参与协作,实现共同理解,从而获得口语技能。

  (3)最后教师应重点激发学生口语的流利自动性。这是一个主要检验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过程。在学生做到了解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即有一定的语块储备、核心语法和可懂的发音的基础上,教师要训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即兴表现力。最常见的是情景口语教学。

  教师需提前与学生协商好要讨论的话题,课上与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这样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实时性,以及相关交际策略的使用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口语输出体验的自主性。当然,课后教师还需对课上学生们的口语输出总结并进行必要的纠正和反馈。此外,课前演讲、小组辩论、总结发言等都是学生口语流利自动性的训练方法。一定程度上,口语流利性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流利性不光体现在语速、时间等,内容的表达也起到重要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综合影响下的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需要在有能力的“协助调解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有意识地注意,将输入与已有的知识结构重组,并参与社会交际活动中,将大脑中重构的语言体系内化。简而言之,教师要将口语课堂转化为谈话课堂,协助学生口语学习走向自主。

  参考文献:
  [1]Thornbury S, Harmer J. How to teach speaking[M]. Harlow:Longman, 2005.
  [2]郑瑶菲. 二语习得交际策略研究综述[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 (9).

本文来自网络整理,不代表David英语学习网站立场,如若侵权,请联系博主!

本文标题:英语教学:影响英语学习者口语学习的原因及其教学启发

联系我们

1872150894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692003558@qq.com